【會議次別】最高法院64年度第6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會議日期】民國641111

【相關法條】民法第184213條(19.12.26

【決議】

  物因侵權行為而受損害,請求金錢賠償,其有市價者,應以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蓋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並非「原來狀態」,而係「應有狀態」,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其價格應以加害人應為給付之時為準,被害人請求賠償時,加害人即有給付之義務,算定被害物價格時,應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被害人於起訴前已曾為請求者,以請求時之市價為準。惟被害人如能證明在請求或起訴前有具體事實,可以獲得較高之交換價格者,應以該較高之價格為準。因被害人如未被侵害,即可獲得該項利益也。(同乙說)

【參考法條】民法第184213條(19.12.26

【資料來源】最高法院民刑事庭會議決議暨全文彙編(909月版)上冊第830頁;最高法院民刑事庭會議決議暨全文彙編(929月版)上冊第877

【提案】

  民二庭提案:物因侵權行為而受損害,請求金錢賠償,其有市價者,應以何時價格為準?有甲、乙二說:

【討論意見】

【甲說】

  以行為時即損害發生時之價格為準。

【說明】

  民法第二百十三條第一項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金錢賠償之目的,亦在排除已發生之損害,冀能收到與回復原狀同一之效果。茲所謂回復原狀,自指回復損害發生前之「原來狀態」而言,故算定被害物之價格時,當以損害發生時之市價為準。

【乙說】

  以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

【說明】

  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並非「原來狀態」,而係「應有狀態」,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其價格應以加害人應為給付之時為準,被害人請求賠償時,加害人即有給付之義務,算定被害物價格時,應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被害人於起訴前已曾為請求賠償時,以請求時之市價為準。惟被害人如能證明在請求或起訴前有具體事實,可以獲得較高之交換價格者,應以該較高之價格為準。因被害人如未被侵害,即可獲得該項利益也。

  以上兩說,究以何說為當?請公決

【決議】

  物因侵權行為而受損害,請求金錢賠償,其有市價者,應以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蓋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並非「原來狀態」,而係「應有狀態」,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其價格應以加害人應為給付之時為準,被害人請求賠償時,加害人即有給付之義務,算定被害物價格時,應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被害人於起訴前已曾為請求者,以請求時之市價為準。惟被害人如能證明在請求或起訴前有具體事實,可以獲得較高之交換價格者,應以該較高之價格為準。因被害人如未被侵害,即可獲得該項利益也。(同乙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謝宜成律師 的頭像
    謝宜成律師

    謝律師的法律諮詢站,免費 LINE法律諮詢(Line ID:0921190607)本所網站:https://www.lawhelp.tw/

    謝宜成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