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108 年易字第 23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9 年 01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詐欺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8年度易字第234號
公 訴 人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
選任辯護人 謝宜成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8年度偵字第2594
號)及移送併辦(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偵字第19092號)
,被告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意旨,並
聽取公訴人、被告及辯護人之意見後,改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幫助犯詐欺取財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
    犯罪事實
一、○○○明知詐欺集團之不法份子經常利用他人存款帳戶、金融卡、密碼
    轉帳等方式,獲取不法利益並逃避執法人員之追查,且其應
    有相當之智識程度可預見將其所有之金融機構帳戶、金融卡
    、密碼交付與不相識之人使用,有被犯罪集團利用作為詐財
    轉帳匯款等犯罪工具之虞,竟因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自
    稱為「李小姐」之詐欺集團成年成員,以通訊軟體line向其
    表示: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若將金融機構帳戶出租給
    該公司供企業稅務優惠,每提供1 個金融帳戶每期可得新臺
    幣(下同)10,000元租金,1 個月3 期云云,遂基於幫助不
    詳姓名之人施行詐欺之不確定幫助詐欺之犯意,於民國108
    年3 月19日,將其申辦之第一商業銀行000-00000000000 號
    帳戶( 下稱第一銀行帳戶) 之存摺、金融卡,先將金融卡密
    碼依照指示更改後,以7-11交貨便方式提供與姓名年籍不詳
    之成年詐欺集團成員使用。迨該詐欺集團所屬成員於取得上
    開提款卡及密碼後,即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詐欺取財
    之犯意,於如附表所示時間、以如附表所示之詐騙方法詐騙
    張淇閔及宋家銘,致使張淇閔及宋家銘均陷於錯誤,於如附
    表所示時間,將如附表所示之金額匯入前揭帳戶內,該款項
    旋遭提領一空。
二、案經張○○訴由南投縣政府警察局草屯分局報告臺灣南投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及移送併案審理。
    理    由
一、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一)、訊據被告毛○○對前開犯罪事實於本院審理中坦認在卷,核
    與證人即告訴人張○○於警詢之證述(見投草警偵字第
    0000000000號卷第7 至9 頁)、證人即告訴人宋家銘於警詢
    及偵查時之證述(見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偵字第
    00000 號影卷第11至12頁、第60頁)情節均相符合,復有投
    草警偵字第1080007161號卷所附之告訴人張淇閔所提出之內
    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 第12至13頁) 、新北市
    政府警察局土城分局廣福派出所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
    格式表( 第14頁) 、金融機構聯防機制通報單( 第15頁) 、
    、受理刑事案件報案三聯單( 第16頁) 、受理各類案件紀錄
    表( 第17頁) 各1 份、台新銀行自動櫃員機交易明細表1 張
     (第18頁) 、手機通話記錄翻拍照片4 張( 第19頁) ,108
    年度偵字第2594號卷所附之第一商業銀行總行108 年6 月19
    日一總營集字第69884 號函暨檢附毛珩全之開戶資料及存摺
    存款客戶歷史交易明細表各1 份( 第8 至11頁) 、第一商業
    銀行草屯分行108 年6 月25日一草屯字第00125 號函暨檢附
    毛珩全之各類存款開戶暨往來業務項目申請書、歷史交易明
    細表各1 份( 第21至26頁)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
    偵字第19092 號影卷所附之告訴人宋家銘所提出之新北市政
    府警察局三重分局大有派出所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
    式表(第28 頁) 、金融機構聯防機制通報單( 第29頁) 各1
    份、國泰世華銀行自動櫃員機交易明細表影本1 張( 第31頁
    ) 附卷可考,足認被告提供第一銀行帳戶曾遭詐欺集團所使
    用,而向告訴人等為如附表所示之詐欺取財之犯行甚明,足
    徵被告之自白應與事實相符,可以採信。
(二)、又按刑法上之故意,可分為直接故意與不確定故意(間接故
    意),所謂「不確定故意」,係指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
    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刑法第13條第
    2項定有明文。查個人之存摺與金融卡,專有性甚高,並非
    一般自由流通使用之物,縱需交他人使用,亦必基於信賴關
    係或特殊事由,自不可能隨意交與完全不相識之人任意使用
    ,更況不肖之徒為掩飾不法行徑,避免執法人員之追究處罰
    ,經常利用他人帳戶之金融卡及密碼轉帳或提領犯罪所得,
    藉以掩蓋犯罪行為之情形,業經新聞及電視等大眾傳播系統
    多所報導,政府亦宣導民眾注意防範,被告交付其所有之第
    一銀行帳戶,業已年滿19歲,有其年籍資料在卷可按,足認
    其身心健全、智識程度均為一般程度,並非年幼無知或與社
    會隔絕之人,依被告之智識能力及工作經驗,對於將自己開
    設之存款帳戶金融卡及密碼交與不相識之人,該帳戶將有可
    能會被利用作為實行犯罪行為之工具一事應有所預見,被告
    竟仍執意將所申辦之存摺、金融卡供人使用,對於他人持以
    犯罪之事實,自不違背其本意,均已符合前開「不確定故意
    」之要件。
(三)、綜上所述,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洵堪認定,應予依法論
    科。
二、論罪科刑
(一)、按幫助犯之成立,主觀上行為人須有幫助故意,客觀上須有
    幫助行為,意即需對於犯罪與正犯有共同之認識,而以幫助
    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力,而未參與實施犯罪之行為者而
    言(最高法院75年度台上字第1509號、84年度台上字第5998
    號、88年度台上字第1270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本件被告
    將其所申辦之第一銀行帳戶之金融卡及密碼交付與他人,供
    其所屬集團詐騙被害人之財物,顯係基於幫助他人詐取財物
    之犯意,而參與犯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自應成立刑法第
    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之幫助犯。是核被告所為,均係犯刑
    法第30條第1 項、第339 條第1 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臺灣
    新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偵字第19092 號移送併辦部分(見
    本院卷第27頁),經核與被告所犯經原起訴之幫助詐欺罪,
    具有想像競合之裁判上一罪關係,均為起訴效力所及,本院
    自應一併審理。
(二)、又被告提供1個帳戶之存摺及金融卡之行為,幫助他人詐騙
    如附表所示告訴人等之財物,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
    條規定論以一幫助詐欺取財罪。又被告幫助他人犯詐欺取財
    罪,依刑法第30條第2項之規定,按正犯之刑減輕。
(三)、爰審酌被告雖未實際參與詐欺取財犯行,但其提供帳戶供不
    法犯罪集團使用,不僅造成執法機關不易查緝犯罪行為人,
    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助長社會犯罪風氣,更造成被害人求償
    上之困難,其行為實屬不該,本不宜寬貸,惟考量其坦承犯
    行之犯後態度,業已與告訴人達成和解或已獲告訴人之原諒
    (見本院卷第119 頁、第113 頁),兼衡被告目前為大學在
    學學生之智識程度及打工月薪約1 萬5,000 元之家庭經濟狀
    況,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
    資懲儆。
(四)、又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前揭臺
    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憑,素行尚佳,惟考量被告於
    行為時,年僅19歲,涉世未深,諒係一時貪念而犯之,業與
    告訴人宋家銘達成和解,並賠償其所受之損害,告訴人張淇
    閔表示不追究乙節,此有本院調解成立筆錄1 份及本院公務
    電話紀錄表1 份在卷可參(見見本院卷第119 頁、第113 頁
    ),益徵被告已知悔悟,本案認被告因一時失慮,誤觸刑章
    ,經此偵、審程序及科刑教訓,當知警惕,信無再犯之虞,
    前開對之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併均諭知緩刑
    2 年,以啟自新。
三、沒收
(一)、被告所提供之銀行之存摺、金融卡,固為被告所有且供幫助
    詐欺取財所用之物,惟未經扣案,且業據被告交付與詐欺集
    團使用,已無從宣告沒收,而金融機構帳戶之存摺及提款卡
    可由帳戶所有人隨時申請補發及變更,縱加以追徵價額,顯
    難收預防及遏止犯罪之效;而對被告施予主文所示刑期之刑
    責,核已足保護法秩序,足見就上開存摺及金融卡予以追徵
    價額,實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是亦無宣告追徵價額之必要
    。
(二)、本案被告固將本案帳戶之金融卡及密碼提供詐欺集團成年成
    員遂行上開詐欺取財之犯行,惟被告供稱:沒有拿到薪水等
    語(見本院卷第133頁),復觀卷內查無積極證據足認被告
    有因本案犯行獲得現金或任何利益,自無庸依刑法第38條之
    1 、第38條之2等規定宣告沒收犯罪所得或追徵其價額。至
    被告所幫助之詐欺集團成員雖向如附表所示之告訴人等詐得
    金錢,然幫助犯僅對犯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加以助力,而
    無共同犯罪之意思,自不適用責任共同原則,對於正犯所有
    因犯罪所得之物,無庸為沒收之宣告(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
    字第6278號判決意旨參照),故本案就詐欺集團成員之犯罪
    所得,亦無庸併予宣告沒收,附此敘明。
四、又被告雖為馬來西亞籍外國人士,有外僑居留資料查詢1份
    在卷可參(見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偵字第19092 號
    影卷第52至54頁),惟本案犯行未經受有期徒刑之宣告,自
    無須諭知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驅逐出境,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339條第1項、第55條、第
41條第1項前段、第74條第1項第1款,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提起公訴,檢察官王○○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宜成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